中医针灸丨针扎在肚子上,疼不疼只有自己知道~

来源:湖北大中中医院_武汉骨科医院_骨伤专科_骨髓炎_骨结核

  说到针灸,许多人或许有尝试过或者看到别人做过针灸。甚至连一些明星也热爱运用中医针灸治疗疾病。
 

  其实,针灸是我国中医的一种治病方法,它能够有效的治疗各种的疑难杂症,并且也会让您的疾病很快痊愈。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针灸能够治哪些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鼻炎、感冒、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儿童和单纯性哮喘患者)等。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胃酸过多、急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肠麻痹等。
 

  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等。
 

  骨关节疾病: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腰椎病、落枕、腰痛、腱鞘炎、腱鞘囊肿、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乳腺增生、痛经、崩漏等。另可用于辅助治疗卵巢早衰、子宫肌瘤、不孕。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脑供血不足、老年性痴呆等,可以使用针灸作为辅助治疗。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痤疮、黄褐斑等。

  哪些情况不能针灸
 

  1、皮肤局部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2、胸背部、胁肋部、眼区、项部等部位穴位,应尽量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再进行针灸治疗。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人或者患有自发性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针刺。
 

  5、过度饱腹、精神高度紧张、过度劳累、处于严重饥饿状态的人以及大失血后的患者不宜针刺。

  6、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针灸的注意事项

  晕针是怎么导致的
 

  应在休息、进食后再行针灸,否则容易引起晕针。晕针的表现是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慌气短、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晕针患者一般平卧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疼痛感主要是针进皮肤时产生
 

  针进皮肤后一般患者会感到针下有酸、麻、胀、重,或热、凉、痒、抽搐、蚁形等感觉,部分穴位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电感或其他针感传导及扩散等现象,这是正常的针刺反应,中医称之为“得气”。
 


 

  针进皮肤后若又感到疼痛
 

  可能是针尖碰到了血管,请告诉医师,以便调整针刺方向,避开血管。针刺有时碰到小血管引起出血,这是难免的,除有些部位影响美观外,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针孔处出现小血包应用力按压3分钟以上,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可逐渐自行消退。
 


 

  针孔处皮肤应保持洁净
 

  一般针后2小时不要着水,以防感染。运用火针、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处,一般针眼当天不要着水。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感染,更应保持局部皮肤的洁净。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