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丨攻克骨病顽症的人(六)

来源:湖北大中中医院_武汉骨科医院_骨伤专科_骨髓炎_骨结核

“中国名医400家”之一

 

1989年,夏大中被评为 “全国知名中青年中医药人员”并载入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知名中青年中医药名人录》一书。

 

这是经过层层推荐、专家们评选出来的,由国家卫生部颁发荣誉证书。

 

1990年,夏大中又被收入《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医400家》。同书被收入的许多专家,都是全国乃至国际医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夏大中这位年轻的名医同样也获得了全国性的声誉并且远播海外,与他们平起平坐了。

 

前来与夏大中商谈办医疗联合体的外地医院仍然不少,其原因就是夏大中的名气越来越响,再是看到夏大中的门诊与住院部都比较狭小简陋,那些人以为夏大中肯定是抱着临时在京山的思想,翅膀硬了,总会飞走。

 

夏大中也感觉到医院是小了点。甭说别的,那400多面患者送来的锦旗、几十块匾都没处放了。10多个平方米的门诊部墙上,挂满了这些玩艺,患者有时太多,门诊部坐不下,只好坐到院子里候诊。

 

而且还有些阴暗、潮湿。医生、办公室、会计室都挤在一堆。

 

夏大中当然不会走,他爱京山。他想着新建门诊部势在必行了。

 

患者们从各地来到京山,是抱着求生的希望来的。骨髓炎、骨结核被俗称为 “富贵病”、 “洗家病”、 “好吃病”。这些病治疗周期长,很难立竿见影。有些患者在漫长的疾病折磨日子里,丧失了信心,影响疗效。此类病跟其他病相比,精神状态的好坏更重要。如果他们看到的是一栋狭小简朴的门诊楼,给他们没留下好印象,对这个医院就缺乏信任感。反之,宽敞、整洁、气派、舒适的医院环境,对病人却是一种鼓舞,一种心理的安慰。觉得这医院肯定能把他的病治好,信心增强了,疗效自然会提高。许多发达的国家都很注意研究环境给病人的心理暗示作用。从医院的墙壁涂什么颜色、播放什么音乐到栽种什么花草,都十分讲究。反之,在我国的一些鼎鼎有名的国营大医院,医生们恶劣的态度、嘈杂拥挤的患者、护士们的冷眼和粗暴,人们走进那些医院,无病也治出病来,小病治出大病来,犹如进入了日本鬼子的集中营。

 

这一年的冬天,从北京、武汉慕名而来的作家,记者采访团一行20余人,直奔京山骨髓炎骨结核医院。这里有新华社的;有省、市电视台、电台的;有湖北各报刊的,且有许多知名作家。

 

他们拥挤在门诊部里,采访夏大中院长。

 

一连几天,记者、患者进进出出,人憋闷得透不过气来,顿感空间太小。

 

……夏院长,请问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记者问。

 

“我准备重建门诊部。”夏大中院长果断地回答。

 

当然,夏大中的打算还很多,譬如在广州或深圳开设门诊;将拔毒膏和太宝丸制成规范的成药,获专利后开办自己的制药厂……但他的当务之急是修门诊部。

 

作家、记者们连连点头,他们为夏大中院长的这种气魄叫好。

 

此话一出口,夏大中也为自己的决定吓了一跳。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话好说,要真办成,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他是个先做再说的人,可这次他破了例,先说出去,再来干。这等于自己把自己逼到没退路的境地了。
 

苦 战 医 院 新 大 楼

 

     要建房,得要钱。

 

刚开始与医院的其他领导商量,准备修三层。但发现三层少了,解决不了问题。

 

后来把签订的合同再改写,修四层。四层才有些宽裕。粗略一算,得30万元。

 

哪有这多钱呢? 想方设法筹集,还是差10万元。

 

先贷款再说。

 

找银行,很快贷了10万元。

 

首先是医院新楼的设计。夏大中虽不懂设计的理论,但他认为新楼要达到给患者以好感的目的,要实用、美观,有较强的现代气息。

 

他听说天门农民企业家欧阳德平有一幢很漂亮实用的办公楼,急忙开车前往那儿考察。

 

来来去去,三番五次。参考人家的设计,结合自己医院的特点,反复修改。

 

设计楼房对夏大中来说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建筑设计是一门高深的专业学问,隔行如隔山。

 

夏大中不信这个邪,他要亲自动手。当然喽,也是为了节约一笔设计费。

 

聪明的夏大中,在征求其他人意见的基础上,终于将大楼的设计拿下来了。

 

地基太小,包括场院不足一亩,要在这有限的地盘上做文章,实在有许多讲究。知难而上的夏大中坚信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就是一块骨头也得把它啃下来。

 

崔正生和吴义味二同志,一个是医院的医师,一个是办公室主任。

 

崔正生原是县血防站副站长擅长医政管理;吴义味与夏大中从童年时起就是好友,来医院之前是天门一个学校的校长。这二人不仅是夏大中的属下,而且也是他的知交上战友。

 

这一天,夏大中把他们找来,先给他们敬烟。这两条“烟枪”于是吞云吐雾,看着他们的院长夏大中,等待他的发话。

 

“新门诊大楼我意尽早动工。但现在资金有限,包工包料的话,难保别人不偷工减料,质量不能保证,最主要的是,咱们无法这么大手大脚。我想了想,只有自己备料,可节约大笔资金。采购原材料,这是非常辛苦的。我准备亲自出马,也有劳义味同志的鼎力协助。门诊上的事,只好交给崔老了。从现在起,咱们医院又进入了辛勤创业阶段,但为了新门诊大楼,不得不如此,至少咱们得操劳几个月,现在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夏大中平常话不多,这天说了不少,他微笑着扫扫他们。

 

“那你就一心一意弄房子吧,门诊上的事我负责不出差错。”崔正生说。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刚刚退休,受聘于夏大中的医院,他是个 “老革命”了,当过兵,丁是丁,卯是卯,说话很认真,很干脆。

 

吴义味主任也是个只爱干不爱说的老实坨坨,他翁声翁气地表示:

 

“大中,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当叫我办啥,我就去办啥。什么苦没吃过! ”

 

“行,拜托你们了。”大中松了一口气,“不过,旧房子拆了,门诊还得继续。咱们在拆房时应同时修一个简易门诊,医院的工作一切都要正常进行。”

 

说干就干。

 

1991年6月1日,拆旧房的民工开到工地。推墙撬预制板,锤声叮当,灰土飞扬。简易门诊也动工了。

 

晚上,建筑工和医院的所有职工都参加,50平方米的简易门诊部打起了基脚砌起了墙。

 

灯火通明,会战犹酣。

 

50平方米的墙砌起来,檩子搭起来,钉瓦条,上瓦粉刷……

 

其速度之快,令人不可思议。

 

整整一夜,谁都没休息,必须赶到第二天接待患者。

 

夏大中身先士卒,他一样递砖备料,忙着指挥,一夜没眨眼。

 

早晨,在霞光里蹲着的临时门诊部象变魔术一样出现了,里面粉刷得洁白。

 

自己购原材料,那真是要说多辛苦就有多辛苦。省了几个钱,瘦了一圈人。夏大中以后回忆说,他那时至少掉了10斤肉。

 

办公室主任吴义味被安排到襄樊市去押车购钢材。襄樊有个夏大中的患者被治愈了,其父亲是市轧钢厂工会主席。听说夏院长要重修医院,很乐意答应为他购便宜钢材。

 

吴义味早晨随车去襄樊,当日买好钢材,没有在那里停留,又催司机连夜赶回。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家里停工待料,时间耽误不得。

 

吴义味累,司机也累。一个人不停地开车,已经连续10多个小时,当车开到钟祥胡集镇,司机对吴主任说:

 

“老吴,我实在不行了,犯困,万一出事了你我都一条命难保,就在这住一宿吧? ”

 

吴义味何尝不想找个店住下,好喝杯热茶,睡个好觉。但家里夏大中院长在盼。于是他给司机说好话,司机直摇摇头,他的眼皮睁不开了。

 

此刻已是半夜,吴义味只好答应了司机的要求,叩开一家旅店的门,睡上了几个小时。

 

因是自备材料,水泥预制板也是靠自己浇铸。

 

夏大中不仅是名医、院长,也成了预制工。他学会了浇预制板。晚上跟大伙一起浇灌、搅拌混凝土。还得在工地上守夜,以防建筑材料的散失。

 

为了抓好工程进度,夏大中总是每天催促。除大雨不施工外,小雨照常施工。夏大中冒雨同建筑工人们一起干。

 

夏大中计划赶在1992年元旦——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新门诊大楼正式启用。也就是说,前后一起6个月。

 

而建筑工程队对夏大中院长的要求总觉得太玄乎,如此之短的时间建一幢医院,好像建筑界没这个先例。大中为他们细细地算时间,他没说外行话,他成了半个建筑师,算得别人心服口服。他对工人们说,时间都是挤出来的,稍微抓紧一些,对双方都有好处。合同上是写明白了,要想落实还得靠自己。这就是不把话给对方说,原材料保证供应,不误工时。

 

看着楼层一层一层起,雏型出来了,夏大中的心也在一层一层踏实。

 

转眼就到了冬天,一个寒暑,夏大中变得又黑又瘦,每日埋头工地上,没睡个安神觉,脑子里尽是房子、房子、房子……

 

大雪纷飞,夏大中和吴义味押车去汉口买器材。工人们等着装修。

 

冰天雪地,两旁的丘陵、平原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树上的冰花挂晶莹剔透。

 

江汉平原的雪景好,可是对于行车的司机来说却是危险的旅途。

 

雪天路滑,稍有不慎就会翻车。驾驶室里也一样冷,夏大中呵着手,揉着耳朵,对吴义味说:

 

“义味呀,跟着我创不尽的业,让你吃苦了。”

 

吴义味说:“苦中有乐嘛。讲苦,那时候咱们在乡下学大寨,插秧割谷才是真正的苦。59年没饭吃,那样才叫苦。这大雪天押车,到汉口还怕没火锅吃! ”

 

夏大中笑着说:“行,火锅有,这个客我请! 新门诊楼建起来了,医院就一切正规化了,苦尽甘来。不过新楼开业应诊,我什么都不想,只想到时候好好睡它三天三夜的觉。”

 

吴义味说:“到时候就睡不着了。”

 

夏大中说:“此话怎讲? ”

 

吴义味说:“高兴呗! ”

 

夏大中说:“那也是,我多年的愿望变成现实,哪有不高兴之理! ……”

 

车开到了汉口,买好器材,过了一夜。到第二天早晨出门一看,妈呀,雪下得更大,数年没见到的大雪,把车也全盖住了。

 

“瑞雪兆丰年,好兆头! ”夏大中这么感慨。

 

这么大的雪,公路上根本没车敢走。司机停下车,有些畏缩。

 

此刻已经出了汉口,转回去是不行了,夏大中的脾气司机知道,他开弓没有回头箭,硬着头皮也得往前冲。

 

开! 公路上印下了他们汽车的第一道辙印。

 

走别人不敢走的路,这多象夏大中的性格。在冰雪中车开得很慢,雪花象雾一样迷住了车窗,迷住了司机的眼睛。人呢? 人也冻得象冰棍了。

 

雪花飘舞,天地混沌。汽车的雨刷摇摆,可就是无法刷去雪粉,雪一层层冻在玻璃上,视线完全模糊了。

 

“不行呵,夏院长,你的命可比我们的命值钱。”司机叫开了。

 

“那也得开,伙计,离元旦越来越近,一天不竣工一天不停歇,咱们就是拿性命换医院! ”

 

司机吐吐舌头,摇摇脑袋。没法,只好停到一家路边人家门口,开了车门走下去,花钱恳请人家烧一脸盆开水,把驾驶台前的玻璃化开擦净,再接着开。

 

没走多远,玻璃又冻住了。

 

又停车,又花钱买开水化冻,擦好玻璃上路。

 

一路停车,一路买开水。

 

没有防滑链的汽车就这么冒冒失失地奔驶在汉口到京山的公路上,陡坡、急弯、破路,折腾了一整天。汽车冲破雪花纷漫的帷幕,象大海中的一条小船,洒下一路亢奋进取的车笛声。最后顺利回家。

 

时间抢回来了!

 

1992年的第一天,京山县骨髓炎骨结核医院新门诊大楼落成正式启用。

 

这一天新门诊大楼前的院子里,花团锦簇,各种花卉、植物摆满了水泥路两旁,四层贴有马赛克,安有铝合金门窗的新颖、威武的医院,高高矗立蓝天丽日之间。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达400多平方米。

 

踏上一层层台阶,看到的是一块有机玻璃匾额,书写着医院的名称与主治医师夏大中院长的名字。

 

接待厅一排排坐椅光洁锃亮。随之映入眼帘的是:

 

数十平方米的门诊部。里面挂满了各种精美的锦旗和匾额——那都是患者们千里迢迢寄来或送来的。各种文件柜、病例柜整齐放在一排,急救车随时准备急用。

 

放射科和化验室里,洁无纤尘,10多万元的各种精密设备:显微镜、放射机、大小冷柜、红外线烤箱、各种试验器材、药品……

 

然后是制剂室、药房、邮寄室、办公室……

 

楼上有会客厅、会议室、医生住房、发电机房……

 

楼下还有车库、门卫。

 

对于夏大中来说,现在是 “鸟枪换炮”了,医院越来越走向规范化。31名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病 房 的 故 事

 

与新门诊大楼仅一墙之隔的三层新楼,挂着 “京山县骨髓炎骨结核医院住院部”的牌子,老远就能见到与门诊紧密配套。

 

在住院部病房里,有的患者在下棋,有的在打扑克,有的正在观看电视,还有的在搓麻将。

 

这些文娱设备,夏大中院长都配置得很周全,患者没有那种因住院的沉闷、单调感。生活丰富多彩。

 

共30张床位,常常爆满。

 

夏大中深感病房对治疗骨病的重要。

 

过去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都是邮寄用药,无从知道疗效,有的农村患者用药不当,也影响了病症诊治,疗效不佳。原来医院也有几张病床,但缺乏正规性,收治病人有限。现在的30张床位基本能满足需要。

 

有了病房,手把手地给病人治疗,能使药物达到最佳效果。

 

医院因有病房,能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患者治愈全过程都有了详尽的记载。有利于更好地搞科研。患者若在自己家里,没有病案,写信问不清楚,导致许多特别的有意义的病例资料散失、遗忘。

 

有了病房,病人能起到定心作用。患者在这儿安心接受治疗,不受外界环境的任何干扰,身心舒畅,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在作者采访时,住院部有医生、护士、勤杂人员10多人,基本上平均一人照顾三个病人。护理费、住宿费全加在一起才3.5元,吃饭食堂便宜,还可以自己买菜请师傅加工。

 

很明显,住院部是亏损的,但夏大中院长明确表示住院部不能赚钱,它的亏损由门诊部补助。

 

夏大中为了给前去医院诊治尤其是住院的患者一个良好的环境,他对所有医护人员提出了 “十点”要求:即:微笑露一点、嘴巴甜一点;脑筋活一点、效率高一点;做事多一点,理由小一点;肚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说话轻一点、行动快一点。这一招还真灵,使患者们的心踏实了,有回到自己家甚至比自家还好的感觉。

 

病房的一切设备包括病床,都是夏大中亲自去武汉购置的,为住院部他跑了多少趟武汉,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每天定时医生查房,亲自伺侯病人服药、换药。夏大中只要不外出巡诊,每天都坚持亲自查房,与患者谈心。

 

长得一脸菩萨相的夏大中,慈善的微笑往往给患者以极大的慰藉。住院部的条件是没说的,许多患者一住下就不想走了。不久前一位广东患者来就治,住下后连声说夏大中的医院舒适,他包了一间病房,买了台彩电,带来家人,准备长期住下去,把病彻底治愈后再离开京山。

 

1992年10月中旬,作者在这个医院采访时,看见一个武汉口音的女患者与夏大中谈笑风生,患者的丈夫也面带着微笑。

 

医师崔正生告诉笔者,你们真要写写这个女同志,她两个月前来这儿住院时,精神绝望,愁眉苦脸,拒绝治疗,现在你们看她多乐观,轻松多了,夏大中给她捡了条命。

 

女患者叫肖**,今年32岁,在武昌一家餐馆工作。

 

1989年春发病,在武昌陆军总医院诊断为淋巴瘤、淋巴结核。当时医院已觉得无能为力,预言她只能活半年,要家人为其准备后事。她爱人无比伤心,抱着一线希望去找通山县的徐圣清法师,此法师气功闻名,他对肖**爱人小张说出了他家病人的情况,完全凭遥感,竟说得十分准确,但徐法师最后叹了一口气,摇摇头对小张说:“你来迟了,如果早3个月来病人还有救。”恰好这时徐法师身旁有个通山县医院的何医生,她对小张说 “你告诉我你家里地址,我帮你请另一个气功师去看看。”

 

不几天,蒲圻县446厂的气功师邱**来到武昌肖**家,为她发功治病。气功的确神奇,发功后没几天去拍片,两个瘤子只剩下一个了。

 

后来又找到一个四川来的周气功师,此人的气功全国闻名,在武汉办过多期气功培训班。周气功师给小肖发功20多分钟,对她说: “就是个铁坨我也拿下来。20天后包好。”

 

20天过去了,一拍片,真的肿瘤无影无踪了。某陆军医院的西医大夫们不太相信气功,以为小肖早不在人世了,但拿到片子,肿瘤消失了,他们也惊呆了。

 

但是以后淋巴结核复发,多方诊治、开刀,伤口不能愈合,老是流脓,已经形成了瘘口。

 

气功师找遍了,又去宜城找一位仙姑,仙姑施尽了法术,仍无半点疗效。尔后又去辽宁弄一种膏药。但病情时好时坏。

 

自发病4年来,小肖共开了14刀,疼痛折磨得她死去活来。

 

后来,她来到夏大中这儿。她已经不想活了,几次都有轻生的打算。因为来京山之前,武汉一些医院跑遍了,都不收她住院治疗,剩下给她的就只有这么拖,一直拖到生命耗尽为止。

 

俩口子来到京山,他们不相信有治愈的希望,但意外的是夏大中院长肯定地对他们说: “你们就住下来吧!我们负责给你全部治好为止。”

 

要住院,得要钱。钱虽少,也不是一天两天。而他们4年来已经为治病欠了一屁股债。夏大中听到他们陈述后,对小张说:“兄弟,咱们不谈钱,只谈病。人是大事。没钱,我也治,只当我在武汉结交了一位朋友。”

 

就这么,小肖住下来了,她爱人陪伴她。

 

两个月细心的诊治,小肖终于从死亡线上归来了。她的病情好得很快,瘘口收了,疼痛缓解了。

 

有时她和爱人要回武汉去看看孩子,拿拿衣物等,就坐医院的桑塔纳顺路回家,小汽车一直把他们送到门口。

 

小肖俩口子逢人就说,从没见过这样的医生,真是仁义之士。武汉那么多大医院,哪儿有大中院长这个医德的,现在认钱不认人,有钱也未必买个医生的好态度。夏大中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穷 也 医,富 也 医”

 

“穷的也医,富的也医。”夏大中对患者治疗的宗旨就是这样。也是他常挂在嘴边上的话。

 

医德胜千金。夏大中注重的是感情投入,不在乎金钱,友情为重。

 

夏大中曾与笔者深谈时说过:“兄弟,治病本身就是一种慈善事业,那些骨病患者,是这世界上人生的不幸者,有病在身,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痛苦,生命之光黯淡,我们行医济世救人,不给他们温暖,谁又给他们温暖呢?许多病人在单位觉得是累赘,在家里让人生厌。这种病农村人得的多 (因为每日劳作,难免不摔跌磕碰),农村现在都不是很富裕,一染上此病,就会家徒四壁,囊中空空。作为一名医生,首先应该救人,然后才能谈报酬。而现在许多国家大医院都一心向钱看,没钱不给治,报纸上都经常可以看到这些消息:有些农村吞农药的拖到医院,不给钱不抢救,眼睁睁看着人家死去。还有的是与歹徒搏斗的英雄,被好心人拖到医院,因付不了入院费,也延误了时间,让英雄抱憾而逝。这样的悲剧太多了,太多了,社会若像这么下去,怎么得了! ……”

 

这些肺腑之言,让人深思。

 

夏大中永远不会成为那样的人。

 

湖北孝感有个小伙子,患骨髓炎多年,脚溃烂得长蛆,往药水中一泡,蛆就浮出水面。后来,夏大中不仅给他医好了,保住了脚,而且还帮他介绍了对象。现在这小伙子已经有了个小伢。夫妻生活愉快,家庭幸福美满。

 

治好病还给别人介绍朋友的,远不止一个两个。

 

湖北岳阳有个女患者,来京山途中身上所带300元钱悉数被小偷洗去。那天晚上5点多钟见到夏大中院长,还没吃午饭,饿得有气无力。夏大中让人给她端了一碗饭菜来吃,再给她看病,一共免费给了她200多元的药钱,安排她到旅社住宿,临走时,夏大中给了她40元钱路费。女患者感动得欲下跪,被夏大中扶了起来。

 

一位鄂州来的患者,患骨髓炎已有5年,脚趾都烂掉了。来夏大中这儿用药后,病情基本好转,但这期间他妻子突然提出与他离婚,这位患者那天来到夏大中这儿时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不吃不喝坐在门诊部里。夏大中问明情况,同他交谈安慰他,还送给他200张膏药,价值300元钱。另一个从通山偷跑出来的17岁小姑娘,患了骨髓炎,家有个后妈,因她患病不能劳动,后妈不仅不给她治病,还经常打骂。夏大中看到这个又瘦又小的小姑娘,给她看了病,送给她100张膏药,200多元的内服 “太宝散”,并对她说:

 

“药用完了再来,我们免费给你治疗。”

 

小姑娘临走时,夏大中给了她50元钱乘车。

 

…………

 

夏大中本人不太愿意谈这些,他认为这是应该的。以上的这些例子都是医院的其他职工亲见的,他们说,夏院长象这样的事太多太多了,几乎每天都有。在本书的下半部分,将有更精彩更感人的事例,向读者详细叙述。

 

夏大中的口碑很好,那些锦旗、匾额,还有那一麻袋一麻袋的感谢信,真使人羡慕不已。可是,这都是他用一颗善良的心换来的。“谁付出去多少,就会得到多少。”这一句哲理名言充分说明了夏大中给予这个社会的爱心,该是多少深厚、博大、真诚……

 

梧 桐 好 招 凤 凰 鸟

 

京山县骨髓炎骨结核医院现在是兵精马强,人才济济。

 

1991年一年多的时间里,夏大中就招聘了三名京山卫校毕业的中专生,担任医师和护士工作。

 

广纳天下豪杰,是夏大中开放意识的表现。他爱才,用才而不妒才,为了医院的事业,求贤若渴,甚至有“三顾茅庐”的诚意与干劲。

 

崔正生,一个老军人,后转业到地方,在卫生局干了多年,后是县血防站副站长,有20多年医疗行政管理的经验,是一名不错的管理人才。

 

1990年12月的一天,夏大中偶尔遇到了老崔,当得知他即将退休的信息,大中觉得正好可以把这位 “老革命”挖来,到自己的医院管医政,于是对老崔说:

 

“退休了到我那儿去干。最好是明天就上班。”

 

老崔以为夏大中不过说的是句玩笑话,答了一句:

 

“哪有这快,也太急了。”

 

夏大中恳切地说:“真的,崔伯,您明天一定来!”

 

就这样,崔正生同志被聘到了医院。

 

办公室主任吴义味,过去是学校校长,夏大中看中了这位儿时伙伴的踏实、学识和勤勉,于是游说,把他给弄到医院了。医院是聘请,结果让吴义味掉了乌纱帽但是吴义味愿意被聘,他现在跟爱人一起都在夏大中的医院里。他说跟夏大中共事心情舒畅,人情味浓,从领导别人到被领导,他心甘情愿。

 

为了与新的门诊大楼配套新建了放射科化验室,为了使10多万元的设备器械、电冰箱、显微镜、光电比色计、放射机、分析天平、红外线烤箱等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夏大中聘请了一个老化验师,化验师是从西藏聘来的,他家在江汉平原。

 

这些设备除化验骨髓炎、骨结核、风湿、类风湿外,还可以化验血常规、肝功能、乙肝;尿常规、妊娠试验、脑脊液、胸腹水、精液、胃液检查……每配制化验试剂一次,如用不完,就不能存放,只好浪费掉。但为了患者,夏大中赔本也要干。而且招聘的化验师是一流的。化验室也是在县级医院中属一流的。

 

这里,要说说夏大中招聘一位西医外科医师的三下甘肃的感人故事。

 

此人姓侯,是甘肃天水地区一个职工医院的一名医师。与京山真是相距迢迢,一个南,一个北。

 

几年前,侯医师曾通过人介绍,到湖北京山来找夏大中治过骨髓炎。

 

两个同是医师,一个中医外科,一个西医外科,一见如故,谈话投机。

 

夏大中认为此人稳重,他动了招聘该大夫的念头。

 

中医与西医结合,可以互补。譬如说,中医对慢性炎症的疗效好,如急性骨髓炎之类的炎症,必须得用西药抗菌素,中西医双管齐下,功力就更神速。

 

再比如用夏大中医院的膏药后贴出的死骨,自己出,“头”较慢,如果用西医外科,一点小手术就可以迅速取出来,以加快瘘道愈合。

 

在通信中夏大中谈到了想让他来京山工作的愿望,以便共同对付骨髓炎骨结核顽症,搞一番事业。

 

侯大夫在信中表示可以考虑。在贫穷的甘肃,又在国营医院里的侯大夫也感到才能无处发挥,想走出去闯一番。他欣赏夏大中的医术医德,认为此人有气魄,胸怀宽,是个事业型的英杰。一个农村的小伙子,从自学到成为偌大一个县级医院的院长,其志可嘉,其情可鉴。夏大中是个果断的人,没等到侯大夫最后表态,就上路去雇请了。

 

第一次是在1991年底,农历腊月。

 

北方的冬天可不象南方,大雪纷飞,天寒地冻。

 

夏大中一行人从武昌坐飞机到了西安,然后再赶往甘肃天水地区秦安县。

 

西安是历史名城,有名的古迹不少: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贵妇墓……

 

夏大中来不及看这些景致,一心想赶往甘肃。在西安市内乘公共汽车时,积雪太滑,从车上下来时他没防备,摔了一跤,当即腿上跌得鲜血直流。

 

瘸着腿,夏大中笑着对同行的属下说:“这是给侯大夫的见面礼,凭这些鲜血,让他看看我们心诚不诚。”

 

当夏大中顶风冒雪疲惫不堪叩响侯大夫的门时,他着实有些感动。但真要离开自己的医院,到湖北京山去他又有许多想法与担忧。在家好歹是铁饭碗,但到京山是招聘。夏大中的专科医院虽然全国有名,但对于一个被聘者,又人到中年了,不得不考虑远一些。

 

侯大夫有些犹豫不决,夏大中也没逼他当即表态。只是与他长谈,谈他今后的打算,专科医院的发展。至于待遇,夏大中说请你放心,咱不会亏待你。你应该理解我的诚意。事业第一,友情为重。

 

夏大中带着受伤的腿回家时,已是腊月二十了。

 

当初他出发时家里人不让他走,医院的同志们也不让他走,他作为一家之长,一院之长,年终该有多少事处理、安排,然而他还是去了,人虽未能招聘来,但谈得很成功。他抱定一次不行去二次,二次不行去三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第二次到东北出差,又绕道专程雇请了侯大夫。

 

事情就有些眉目了。

 

第三次,是惊心动魄的一次,感天动地的一次。

 

1992年9月23日,医院新购置的桑塔纳车从京山出发了,从湖北到河南,从河南到陕西,然后进入甘肃。

 

阴雨连绵,天气恶劣。

 

司机虽然把车开得又快又稳,可是在通往甘肃的路上,把他也着实吓够呛了。

 

次日过秦岭山脉。

 

山,悬崖峭壁,直插云天。而公路是从山壁上凹凿进去的,象古时候的栈道一样可怕。

 

沿途的泥石流,路坍、地陷,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波涛滚滚的山洪,在路边肆虐,冲刷得道路刚好两个车轮宽,稍有不慎就会被急流把车带走。

 

石头从头顶往下直滚,砸在前面的路上,砸在车上。司机对夏大中说:

 

“夏院长,您靠外坐,免得砸到你了。”

 

夏大中笑着说:“靠里靠外一个样,都在车里,石头砸下来一样跑不脱。”

 

司机想了想,是这个理,不禁笑了起来。

 

为了抢时间,他们找当地人问了段近路。结果这条近路全是烂泥,车陷在泥里,时不时要下来推。

 

车、人,都糊得一身泥。好不容易翻过莽莽秦岭两天后赶到侯大夫所在的地方,真是差一点赔进了几条命。

 

夏大中的第三次亲临甘肃,比之古时的刘备三顾茅庐更传奇惊险。

 

侯大夫医院的同事有五、六个当即对夏大中说:“老侯去了以后把我们也弄去吧!”

 

这些人都想到湖北京山。夏大中的专科医院对他们有吸引力、凝聚力。

 

崭新的桑塔纳车就这样把侯大夫接来了,行程达2000多公里!
 

 

未完待续……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