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丨攻克骨病顽症的人(七)

来源:湖北大中中医院_武汉骨科医院_骨伤专科_骨髓炎_骨结核

踏上星条旗飘扬的美国讲学

 

夏大中跃上他事业的第三个台阶,走向生命的辉煌,应是他1993年的第一次美国之行。

 

1992年底,他收到美国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邀请函,邀请他去美国讲学并参加 “第五届美国中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针灸及中医学术会议”。

 

当这封邀请函悄悄地飞到京山县城的时候,夏大中还穿着白大褂在他的门诊大楼坐诊。这位民间身份的中国医生,他连做梦也没想过会踏出国门,并且是到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去向他们宣讲中国中医骨科的神奇奥秘,讲漫漫玄机。虽然患者离不开他,但为了与国外同行交流、切蹉、学习一些国外的先进医疗手段,在再三权衡之后,他接受了邀请,向美国回了电。

 

半年多时间的论文准备,办理护照、签证,1993年7月20日,夏大中与妻子李杏平,从北京机场登上了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波音757飞机,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的出国之行。

 

笑意吟吟、端庄秀丽的空中小姐端来了各式点心及饮料。经过上海,越过日本列岛领空,飞机在高高的云端飞行,它的下面,就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正在太阳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此刻,夏大中的心里也像太平洋一样平静。

 

是环境的逼迫与挤压,是同行的残酷 “竞争”和逼上绝路,使他奋起抗争,凭着他善良宽厚的人格,不屈不挠的品性,不与俗共的胆识,运筹帷幄的才能、高超卓越的医术和博大仁慈的爱心,从一间破败的从消防站租来的小门诊部里,走出了京山,走出了湖北,走出了国门……

 

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因与果密切相连,走到如今,他的事业应该说够可以的了,但此次去美国,他要看一看别人的经验,要开阔眼界,要学人之长,要对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

 

经过13个小时的飞行,在美国时间的中午,飞机降落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国际机场。

 

洛杉矶是美国西海岸的第一大城市,人口300多万,也是美国华人的聚居区,它最有名的可能就是迪斯尼乐园和世界电影名城好莱坞了。这里,美国设立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也很有名,它主要向西方人推介中国的医学及针灸,并联系世界所有国家的中医研究科学家、教授,这个科学院的讲坛,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性讲坛,也是在海外的最有权威性的讲坛。

 

该科学院院长胡豫博士,50多岁,是个华裔科学家, 他十分赏识夏大中治疗骨病风湿病的医术。这次学术会议,共邀请了欧洲、美洲、亚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专家、教授300多人,夏大中有幸名列其中。在洛杉矶的希尔顿大饭店国际会议中心,7月27日的上午11时,夏大中,这个朴实的憨厚的年轻的中国医生走上了讲台,他的学术报告为:《顽症骨髓炎的治疗》。

 

他侃侃而谈,美国的翻译则在一旁用英语翻译。

 

报告不知不觉地作完了,他以中医理论对骨髓炎的论证和理解,以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自己发明的药品对患者的疗效,阐述了骨炎系列药物机理,他讲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临床实例,通俗易懂,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与会者对他神奇的疗法和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专家们,看到了久治难愈的骨病在一个中国医生那儿出现了一线曙光,看到了攻克的前景。

 

当场,韩国和欧洲几个国家的专家就邀请他方便时去这些国家讲学,特别是胡豫院长,几次与他长谈,希望与他们科学院在美国联合开办骨病门诊,运用美国最先进的制药设备,共同开发 “骨炎系列药品”。夏大中有些乐意地答应了,有些却不松口,特别是他研制的药品在美国生产等问题。

 

4天的学术交流、参观访问,真正使夏大中茅塞顿开,目不暇接,他也更加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中医的价值。骨炎系列药品过去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会议结束的那天,他获知自己的论文获得了银奖,

 

并被收入 《93中国东方医学学术讨论研究会第五届论文集》一书中,此书以英文版向全世界发行。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他的药品 “骨炎系列药物暠获得此次学术研讨会的 “药品研究金杯奖暠。走上主席台,从主持人手中接过金光闪闪,具有异国情调的奖杯,在一片闪光灯中,夏大中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些奖,是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和评审出的奖,许多人都想得到它,然而,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医生却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地捧起了它。然而,这之前的一切艰辛,一切风雨,却不是常人能够承受的。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从美国回来,夏大中算是大开眼界,长了见识,也获得了极大的荣誉。湖北的几家大报都报道了他在美国获奖的消息,特别是京山人民,给了他热烈的欢迎。《京山报》半月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对他的专访,因为,这是京山人民的骄傲。

 

回来,他坐不住了,他想到的是发展,发展,发展。就像邓小平说的,发展是硬道理。

 

认识上去了,精神焕发了。他觉得天地太大,自己太渺小,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要竭尽全力,把中医骨病治疗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民族争光,为祖国的医学添彩。

 

建花园式的制剂室

 

京山城西。沿着碧绿的、波澜不惊的惠亭水库逶迤行驶,到了鸭子山,地势渐渐变高,丘陵之中,一个土岬角之上,出现了一片高大的院墙,墙内全是黄色琉璃瓦重檐的建筑,这个半岛似的水滨,绿树婆娑,草坪如毡,却又机声轰鸣,这是哪儿? 这是夏大中医院的制剂室 (就是制药厂,不过按规定只准这么叫罢了)。

 

从美国回来,夏大中坐不住了,他宏伟的规划之一就是要建一个现代化的制剂室,医院好坏,药品是关键。他谢绝了美国的联合开发邀请,想的是不能把这份心血结晶流失到国外,让外国人来出口内销,赚中国患者的钱,他认为,我也有能力造最好的药。

 

1994年天津举办 “全国医疗器械展销会”,他旋即派人前往,开出了采购单,欲采购全套国内最先进的制药设备。

 

与此同时,他将京山县城以南的鸭子山5000平米的土地买了下来 (差不多10亩)。这10亩地仅仅是制药车间,还不包括山后的桔园、养猪场和鱼塘。

 

夏大中亲自设计,亲自督工,他的构想是:要在这半岛之地,建花园式的制剂室,封闭式管理,还要建两层招待室,全部进口家俱、电器,三星级宾馆标准,用以接待医院的客人,给他们以舒适的休息之所、娱乐之地,使他们忘情陶醉于山水间——这也是一种气魄。“要办就办最好的,要干就干最大的。”这就是夏大中的口头禅。

 

到处筹集资金,投入了约300万元。在工地热火朝天建设时,从天津采购的设备也陆续回来了。

 

粉碎机,有两道粉碎工艺,其筛选粉碎细度可达到300目——是目前国内中药行业的最高标准。它的用途是使口服丸剂更细腻,更易人体迅速吸收以发挥最大的药力。

 

还有搅拌混合机、水丸制丸机、大型烘箱、糖衣抛光机、包装机、胶囊机……全为国内一流!

 

1995年5月,制剂室正式投产,过去那种简单的厂房,手工作坊式的制药生产方式彻底消失了,代之以全部的机械化生产,工人穿着白大褂,在机器旁关注着每一个仪表,指挥着中药从粉碎到制成丸剂的整个工序,工人不流一滴汗,不污一点灰,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于是,骨炎拔毒膏栺号、栻号,骨炎太宝丸栺号、栻号、栿号……各类药品,一箱又一箱,一车又一车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向全国,流向海外,给每一个骨病风湿病患者以吉祥的祝福的福音,使他们从痛苦的困厄中解放出来,重新过一种健康向上的新生活。

 

过去的小制剂室制出的散剂,虽说在治疗效果上差不离,但口感差,保管、存放不方便,细菌含量也较高。现在的流水线生产后,药剂完全达到卫生标准,口感也好,从而为医院上档次创造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夏大中也可以骄傲宣布,他的制剂室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医院的制剂室当中,绝对的是第一流,独领风骚。

 

1996年的春节前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药政司副司长在武汉视察工作期间,专门驱车来到京山县,亲临夏大中医院的制剂室检查工作。他参观检查后,连说没想到有这么庞大这么先进的规模,称赞夏大中有气魄、有胆识、有志向。

 

更有甚者,夏大中设在制剂室南边的二层三星级宾馆水平的小招待所也投入了使用,为客人和制剂室工人们准备的舞厅,为培训医务人员的会议室也设在招待所左右。推窗即可见浩浩水库,蓝蓝青山,真有如世外桃源,旅游胜地。

 

出了院墙,就是制剂室的一大片桔园,每到秋天,金桔累累。走过桔园,则是医院的鱼塘,恐怕也少不了五六亩水面;鱼塘那边,则是医院的养猪场,年存栏数也有上百头之多,都用于给医院职工福利。

 

就在这乡情野地之间,谁都不会相信这里藏卧着国内最现代化的制药车间。这也适合夏大中的性格,胸有雄兵百万,从不显山露水。

 

这也是夏大中从美国几次进行学术交流后带回的最宝贵财富,最先进的超前思维。

 

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 “大中路”

 

要说京山,这几年的变化可大了,高楼林立,满街跑着摩托。这座地处江汉平原北端,大洪山南麓的小县城,最大的变化还是道路多了,大马路拓宽得像高速公路。

 

在新出现的道路中,有两条以京山名人命名的路,一条是绀弩大道,一条是大中路。

 

绀弩是指聂绀弩,老一代革命家,老一辈诗人,名气颇大,在许许多多大名人的回忆录,在新文学史料中,这位前辈提到的频率与鲁迅、茅盾相差无几 (毫无夸饰)! 聂绀弩是京山人的骄傲,因而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在情理之中的。

 

而大中路呢,说起来,还有些来历啦!

 

京山县城的惠山北路,这里北接城区中心的南河二桥,南至秀丽的惠山,风景优美,溪河水从路边流过,清澈见底,但道路却十分糟糕。

 

在这条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不下雨也积水遍地、凼子污臭的路上,来往着新市中学和新市小学3000多名学生,给他们欢欢喜喜上学的心境抹上了一层阴影。

 

这条坑坑洼洼的路上还有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教委、县卫生局等单位……

 

整洁、宽畅、美丽的京山县城,已经很有现代城市生活的风采了:日间,人们攀肩接踵;晚上,灯红酒绿。这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如果把京山县城比作一个女人,而惠山北路便是她衣裙上的一块污渍,她脸上的一条皱纹,确实有碍观瞻。影响市容,给学生和上下班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夏大中每当看到那些学生们在这条路上艰难地择路而行,满身泥水,心中就涌起一股怜惜之情。

 

况且,他的大中骨病医院也在这条路上,患者们前来就诊,往往是千里跋涉颠簸,从车站坐上三轮车或医院专车来到门诊部,又是一番坎坷折磨,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心情。

 

1996年3月7日,京山县召开人大会议,在这次会上被选为人大常委的夏大中郑重地提出了他的议案:重修惠山北路。

 

此议案一提出,激起了千层浪,与会领导和代表纷纷表示拥护,认为惠山北路到了该修的时候了,广大群众反映强烈,多次投书县领导,呼吁将此路铺成水泥路面。

 

议案提交到县政府审议,县领导也相当重视,几经讨论,认为路应当修,但一时又拿不出钱来,因为与此同时,几条大道正在开工,县财政的基建投资毕竟有限。路虽迫在眉睫,资金不能到位。决定该路以集资方式修筑。

 

集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缓解了城建部门的压力,也是一条民间融资的渠道,但是集资牵涉到方方面面,不知到猴年马月才能把几十万元钱弄到手。

 

夏大中想到京山县领导对他的器重和培养,京山县人民给他的厚爱与支持,自己已成为人大常委,应该为京山的建设出力,他与妻子李杏平商量,决定由他一人出资来修这条路。

 

美化京山,建设京山,改善京山的投资环境,对夏大中这些有了自己的实业先富起来的人来说,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的,特别是身为人大常委,应牵挂人民疾苦。

 

夏大中的这一想法汇报上去后,县领导为他慷慨解囊的义举所感动,马上与城建部门联系,为此路投资估算,约为30万元。夏大中二话没说,将款交给了城建部门。

 

1996年4月这条路正式动工,夏大中多次过问并参与了勘测和质量检查,以保证这条路成为一条优质路。

 

一月后道路竣工,12米宽的平整水泥大道,给京山城又添了一景。沿路的老百姓对此路修筑兴高采烈,一些新闻媒介也进行了报道。

 

为了表彰夏大中对京山人民的殷殷之情,县领导提议,经县地名委员会批准,将这条路由惠山北路正式更名为大中路……

 

龙王义诊传深情

 

夏大中选为人大代表之后! 作为一个医生,他能酬谢他的选民什么呢? 这就是为他们治病。

 

京山县龙王乡,1996年的腊月十五,乡下就有了很浓的过年气氛,杀年猪的,打糍粑的,贴春联的,鞭炮声也偶尔在禾场上响起。但另一个好消息也在龙王乡的村村组组传开了:人们信赖的人大代表夏大中要在这天下乡,一连三天为父老乡亲们义诊。

 

夏大中可是京山县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神奇膏药贴红了中国,还贴到国外去了,平常连见都见不着,在这年关时节他却要下乡来为大家义诊,还不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 反正春节也没啥事,于是不管有病无病的,都闻讯赶到乡卫生所去,看看夏大中,看他是怎么为病人治病的。

 

夏大中没想到他的义诊会引起什么波澜。当他驱车从40公里外的县城来到龙王乡卫生所时,眼前的场景让他惊呆了:

 

到处是攒动的人头,到处是期盼的眼睛,小小卫生所已经挤得水泄不通。据有关同志粗略统计了一下,大约有3000多人,沿河夹道排了几里路长,欢迎他们的人大代表。

 

夏大中从车上下来后,大家激动地指认着:“他就是夏院长,那个圆脸,就是他!”

 

一些年轻人怕夏大中被挤,纷纷站出来阻挡那些涌上的人群,给夏大中开路。夏大中好不容易从人缝中走进卫生所,吩咐随行的医护人员准备应诊,并要他们从车上抬下一箱箱骨炎系列药品。

 

“大家不要挤,先看重病号,再看轻病号,我保证人人都能看到!”

 

夏大中大声地对周围的人群招呼说。

 

龙王乡的乡亲们在夏大中话音刚落,便安静下来,给一些抬着、扶着来的重病患者让路。他们真是太好了,太纯朴善良了。

 

第一位病人是个20多岁的王姓小伙子,是人们从20里地的山区用担架抬来的。他一次上山砍柴,被树桩刺了脚,当时没在意,以后就灌了脓,多方医治,但依然流脓不止。夏大中给他细细诊断检查,最后确诊为慢性骨髓炎,给他开了处方,还亲自为他用上了骨炎系列药物。夏大中在担架旁抚着小伙子的肩,安慰他道:“你放心,我一定免费给你治好病,你还年轻,人生的路还长不能躺着一辈子,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病不是不治之症。”

 

患者临走时夏大中免费送给了他价值2000多元的药品,足可以治疗两个疗程,小伙子和抬他来的亲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说夏大中是活菩萨。

 

一个接着一个地诊治,不知不觉到了下午4点多钟,夏大中一行连午饭也没来得及吃,让龙王乡政府和卫生所领导过意不去,但面对有增无减的患者,夏大中不忍心中途离去,让他们等待。

 

第一天,一万多元的药发放完了,门口还围着近100人。夏大中忙得头昏眼花,身子几乎快散架。他对未能就诊的乡亲说: “大家今天回去,明天我再带更多的药来,我向你们保证,你们每个人都能轮到让我诊治。”

 

第二天早晨六点钟,夏大中就带着10多名医护人员从县城出发了。途中,经过一条小河,车抛了锚。

 

夏大中带头脱下鞋袜,卷起裤腿,下到刺骨的河水里推车,随行的宋河镇派出所杨所长看到夏院长脱了鞋袜,也立马脱去鞋袜。在众人的推助下,终于把车从河里推了上来,重新启动,大家的双脚已浸得麻木通红。

 

准时赶到龙王乡卫生所,寒风中还是黑压压盼他去坐诊的患者。夏大中深感人民群众对他的信任,也感到农村的缺医少药。

 

令他感动的是,一位老大娘,从家里捉来了一只下蛋的老母鸡,他原以为夏大中是要收药钱,当夏大中表示不收药钱,她还是硬要把这只老母鸡送给夏大中补身体。

 

夏大中说什么也不肯收下这只鸡,他对大娘说:“我这次是来义诊的,您们选我做了人大代表,我没什么可谢大家,只能尽我的力为您们解除病痛。这些药算不了啥。您把鸡抱回去,多下几个蛋多卖几个油盐钱吧!”三天下来,夏大中带领医护人员诊治病人300余人, 免费送药5万多元。在他临离开时,他又决定给条件极差的龙王乡卫生所捐款1万元,以便购买一些急需的医疗设备。

 

三天义诊结束了,当他坐上车返回时,乡亲们跟着他的车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夏大中不得不下车向乡亲们连连抱拳,说:“请大家留步吧,我明年还会再来的。”

 

乡亲们在他走了很远后,还站在凛冽的寒风和暮色中,不停地挥手,久久不肯回去。

 

挺进武汉拔头筹

 

长江之滨,蛇山脚下,黄鹤楼旁,小东门忠孝门路口。

 

与他散步在他的武汉大中骨病医院门前,身后巍巍的八层大楼,临街而矗,与不远处的黄鹤楼相映媲美,气派不凡,似乎有一股夺人之气。

 

“怎么样,地方好吧,这儿交通方便,我找一个老风水先生测过,这儿……乃龙脉之地也。”

 

笔者道:“你信这个?”

 

夏大中狡黠地哈哈大笑起来:“贝聿铭那么大的建筑设计师,设计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时还要算风水呢。"

 

这个人! 他又说: “小东门,敞开大门,紫气东来,福如东海,诸葛亮借东风,东山再起,‘东暞字好哇,它寓意病人能在此重焕青春,重振雄风;以东之门,承接朝霞旭日,医院生机勃勃,患者愈后也生机勃勃……小东门,又扣了一个 ‘小暞字,小试牛刀,老鼠拖析欠,大头在后头呢。接着他指了指路牌道,忠孝门路口,忠孝两全,对国家忠,对患者诚,忠诚守信,事业根本也!"

 

他掩饰不住喜悦之情。而当初,他是在武汉房地产业低迷时,以高价买下这栋大楼的,谁都不理解,投资一千五百万元,这个资金若放在京山,至少可以建筑两三幢这种八层大楼,所以大家都以为他把钞票往火里投。连妻子李杏平看着他渐渐增多的白发和时常疲倦的面容,也劝他不要把摊子铺得太大,因为她关心的是他的身体。夏大中理解妻子的好意,这些年,妻子里里外外的确是他的好参谋和贤内助,但是,夏大中要坚持把事业重心移到省城去,挺进武汉,他对杏平说:“我这是逼上梁山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医院总部多年在京山,这块根据地已经很牢固了,但是,京山太小,像一口小水潭,容不下他这条出水蛟龙了,他要入大海,要掀起惊涛骇浪,要搅云挟雾。

 

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南北交汇点,距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均大约1200公里。当然,挺进武汉,源于他几次去美国;挺进武汉,还源于他的 “大中骨炎系列”能顺利地在1996年获得省部级鉴定。

 

1995年,省科委以 《1995年重点科技发展项目》之一,将夏大中的骨炎系列药物治疗骨病的临床与实验列入其中,在一年多时间里,夏大中和他的科研班子在武汉一些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对大鼠骨髓炎的实验,经过长期临床经验的科学总结与药物毒理试验,终于在1996年8月8日,由湖北省科委组织来自北京和各有名医院、同济和湖北医科大学的专家、学者、教授进行了鉴定,鉴定非常顺利地通过了。这些专家教授们听取了课题汇报,审议了全套研究资料,考察了有关重点病例,认为该项研究成果科学性强,疗效安全可靠,且病人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是治疗骨病的一种新药,有重大突破,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在国内中医同行中居领先水平。参加鉴定的专家是湖北中医学院的熊敦善教授、熊昌源教授;北京针灸骨伤学院的宋一同教授;湖北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的王炳勋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康瑞庭教授;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鲁周同教授;省人民医院的江中炎教授;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陈安民教授及有关方面的领导。

 

获得省部级鉴定,这表明夏大中研制的药品是属于全社会的了,要推向全国,不去武汉这个大城市去哪儿呢?

 

他还有他的规划,一个超越常人想象的大规划,他说:

 

“要干就干大的,要争疗效第一,也要争规模第一!”

 

买下整栋房子,还要买最先进的医疗设备,飞翔磁共振、CT机、X光机以及各种化验设备。

 

一个完备的医院,一个全国一流的民营医院,它除了骨病风湿科外,还有内科、外科、康复科、痔瘘科、综合科、骨肿瘤科,数十张病床,分普通病房、干部病房……

 

不,不止这些呢,他说他要把这座医院办成全国骨病风湿病患者之家。

 

这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武汉的医院正式开业,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

 

现在,他的医院有各级医护人员108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多人。

 

他在医院壮大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献上了一片广博的爱心,截止1996年底,医院先后向京山城建捐款50万元,向学校、卫生所、幼儿园、福利院、残疾人、烈军属、困难户捐款15万余元,为烈军属困难户、特困户患者减免医疗费53万多元……这些年来医院总共为国家、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资金205万多元。

 

有人为他作了一下统计,他以他的雄心壮志,以他的卓越才能,争得了全省10个 “第一”

 

第一个由政府批复成立的民营专科医院;

 

全省第一个民营医院应邀赴美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获金奖;

 

全省私营医院的规范及资产第一;

 

全省第一个私营医院应邀参加在吉隆坡举行的世界中医骨伤学会并获尚天裕科学奖;

 

他研制的 “骨炎系列药物”唯一获得省科委鉴定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他是祖传 “骨炎拔毒膏”第一个正宗传人并唯一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权;

 

武汉大中骨病医院的规模在民营医院中中南地区名列第一 (已投资1500万元);

 

全省民营医院制剂室规模第一;

 

全省唯一对患者实行医疗信誉卡的私营医院;

 

民营医院向社会扶贫捐资第一。

 

“下一个辉煌就在2000年。”夏大中这么自信而自豪说。

他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更辉煌地走入二十一世纪!

 

上篇完

To Top